燃油车也难逃涨价潮车市不待见等等

北京看痤疮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814.html

不管买燃油还是电动,今年的车价都不会便宜。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燃油车也要涨价了?年初,除极个别新能源车企之外,从造车龙头特斯拉、比亚迪到造车新势力小鹏、理想,都宣布了旗下车型建议零售价普遍上涨。车价上涨幅度在数千元到3万元之间,此举让很多原本有意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转投燃油车型。然而,就在4月3日,奔驰率先宣布旗下燃油车型全线价格上调,价格上涨最大幅度为12.1万元。鉴于奔驰在汽车行业的特殊影响力,这是否意味着燃油车也在酝酿一场涨价潮呢??奔驰率先涨价让我们来看看这一轮奔驰涨价的具体详情。近日,奔驰向经销商发出一份通知,要求经销商从4月3日起执行新的建议零售价格。涨价的车型包括进口C级、E级、S级、GLS以及部分迈巴赫和AMG车型等;国产车型包含长轴E级和GLCL等产品。从网络上流传的最新奔驰车价格表可以看出,在奔驰现售车型中,涨幅最低的为奔驰EL,仅仅涨了元;涨幅最高的为奔驰-迈巴赫GLSMATIC礼尚版,新的建议零售价为.1万,涨幅达到12.1万。有意思的是,除了GLB-没有涨价之外,还有一款车型EeL也没有宣布涨价,这是一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建议零售价仍为51.76万。奔驰在售的主流车型中,E级长轴涨价4-元,GLC长轴版涨价-元。另外,S级和GLS等涨幅最高达数万元。CLA部分车型最低只涨了0元。根据奔驰给经销商给出的涨价原因为:“受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及全球供应链短缺”。记者从本地一家奔驰4S店了解到,“刚刚收到涨价的通知,店内的标价牌都还没有来得及更换”。虽然普遍涨价了,但店内原来的促销活动不变,即在最新指导价的基础上减掉优惠额度。根据店内促销政策,一些车型有数万元的优惠,例如奔驰GLC可优惠3万元。从整体上看,本次奔驰涨价虽然涉及的车型很多,但涨价幅度较大的车型还是那些高端车型,比如迈巴赫系列车型(含迈巴赫S级与迈巴赫GLS级)以及G系列车型。而涨价幅度较小或者没有涨价的车型则是中低端车型。可以说,对奔驰的总体市场影响并不大,但不管怎么算,消费者最终购买价还是提高了。?宝马、奥迪跟不跟?既然奔驰都涨价了,那么宝马、奥迪是不是也要涨价呢?虽然宝马和奥迪在国内尚没有涨价的明确消息传出,但在海外市场已经出现了涨价,会不会“感染”到国内,还真不好说。总之,在今年的行情下,建议买车趁早,别做等等党。截至3月底,宝马已经在欧洲、印度已经宣布涨价3%左右。据宝马集团负责财务和中国事务的董事彼得博士在日前表示,由于原材料如铑、钯、钢等成本的增加,宝马整体的制造成本可能会增加12亿美元,为此不得不将其在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宝马全系车型价格上涨3%,而宝马在北美市场的涨价也在后续考虑范围内。比如,宝马3系在德国的最新起售价为39,欧元,比年初公布的起售价高出1,欧元(约人民币7,元)。宝马5系最新起售价为53,欧元,比年初公布的起售价高出2,欧元(约人民币1.5万元)。在印度市场,奔驰、宝马先后在3月中下旬宣布涨价。依然是奔驰“领涨”,涨价幅度大概是车价的3%,奔驰也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原材料价格上升,二是物流费用不断提高。紧随奔驰之后,宝马也在印度市场官宣旗下车型涨价3.5%,涨价的理由和奔驰类似。相对于奔驰和宝马,奥迪显然在涨价这件事情上显得稳重一些。截至目前,在海外市场,奥迪仅仅于今年2月份在澳大利亚进行过一次涨价,涨价幅度从澳元(约合人民币元)到7澳元(约合人民币3.6万元)不等。不过,如果宝马选择了“跟”,那么奥迪也未必能置身事外。?成本上升3%,车企稳得住吗?由于奔驰、宝马、奥迪目前在海外的涨价幅度大约都在3%左右,那么,基本可以判断燃油车的生产成本大约上升了3%。在新能源汽车开始大幅侵占汽车市场份额的今天,燃油车市场份额已经缩小。在这种情况下,豪华品牌宣布涨价,只能是一个原因:成本压力太大,不得不涨价。众所周知,豪华品牌中奔驰、宝马、奥迪的盈利能力大大强于其他品牌,当BBA都熬不过去的时候,其他传统燃油车企还能坚持得下去吗?当然,其他传统燃油车企也许没有直接涨价的底气,但成本压力绝不会低于BBA们。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汽车成本上升并不局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汽车芯片”、“电池成本上升”,而是扩展到传统造车领域的基础材料比如钢材。正如宝马集团负责财务和中国事务的董事彼得博士所言,铑、钯、钢这些传统造车的金属材料价格上涨给宝马带来了压力,同样的压力也会带给其他燃油车企。换句话说,燃油车企的利润变少了。在终端市场,有分析报告指出,去年下半年的油车提车价就已经比上半年平均涨了10%以上。在年11月,燃油车的终端优惠降到了最近几年的最低点。显然,优惠力度减少其实也就相当于变相涨价。而传统4S店的经销商授权模式,终端价格相对灵活且不太透明。同时,经销商可以通过调整返利模式、促销政策,压库或者收紧库存,都能起到价格调控的作用。在这种情形中,大多消费者只能感受到:买车的花费变多了!写在最后油价涨了,新能源汽车涨价了,现在连买燃油车的花费都变多了。在全球疫情和俄乌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下,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将会比往年明显上升。何时迎来拐点谁也无法预知,总而言之还是那一句——建议买车趁早,别做等等党。更多阅读,欢迎点击看完3月电动车销量,我觉得新势力的对手不是特斯拉新锐·跨界·互动用流行文化解读汽车,带来全新阅读体验每日车讯现已入驻各大主流媒体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