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各大厂商的新品基本都发布完成,今年的手机市场也逐渐拉上了帷幕。回顾这一年,手机除了有了更强的性能,更好的拍照外,在外观设计上也有了全新的升级,其中许多设计让“全面屏”更加极致,有的则为手机带来了更加高的颜值,有的则在描绘着未来,让今年的手机市场变得十分精彩。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回顾下今年手机上的一些创新设计。
丨将无刘海进行到底
说到全面屏大家肯定已经非常熟悉了,从去年开始,各大厂商在发布会上介绍产品时基本都会提及到“全面屏”这个词。当然,无论是采用18:9屏幕的“全面屏”,还是采用刘海设计的异形“全面屏”,虽然将屏占比拉高了不少,但距离真正的“全面屏”设计也是有着一定的距离。
而到了年,各大厂商在“全面屏”的设计思路上继续发力,带来了“升降式摄像头”、“双轨潜望结构”、“水滴屏”、“滑盖全面屏”、“双面屏”、“打孔屏”的诸多全新设计,刘海屏也逐渐变少,让“全面屏”迎来再度进化。这里笔者也挨个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这几种全新的设计。
升降式摄像头
今年三月份的时候,vivo带来了一款名为APEX的概念产品,它将屏幕的变宽收缩到了极致,并且创新的采用了升降式摄像头,可惜的是这款产品并会量产。而正当大家有些失望时,vivo在六月份带来了全新的旗舰产品NEX,它与APEX的设计基本相同,同样是采用了升降式的摄像头设计,并且将手机的边框尽力的进行收缩,达到了非常可观的屏占比和正面显示效果。
vivoNEX采用移动组件的思路,将前置摄像头做成了升降式,不用时它将会隐藏在了手机内部,使用拍照功能时,通过使用定制的传动马达,前置摄像头会自动升起来,在点击切换摄像头之后,前置摄像头就会从左上侧弹出,完成前置拍照,不用的时候隐藏在手机里面。实际使用中,NEX的升降式前置摄像头在响应速度上还算出色,升起、落下的速度都很快,其可靠性也是不错的,能够承受很大的重量,在遇到压力时也会自动的回收。
当然,这样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由于摄像头需要占据机身的内部的空间,其厚度和重量都相对要更高,同时在功能上也不得不做一些取舍,拍照效果、人脸识别、无线充电、NFC等功能都无法配备,还有就是既然有开孔当然也更加容易积灰。虽然存在的一些不足,但这种创新的设计思路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双轨潜望结构
时隔好几年,OPPO带来了Find系列的全新产品——FindX,它同样也采用了升降式的设计,但与NEX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OPPOFindX的升降原理是双轨潜望结构,就像是手机内嵌的滑盖,当你需要拍照或解锁时,摄像头会秒速探出,结束后回缩。值得一提的是,FindX升降的不仅是前置摄像头,连后置摄像头也涵盖在内嵌滑盖中。这样的设计减少手机正面和背面开孔数,使得整机浑然一体
OPPOFindX的升降模块上承载着前后摄像头、3D结构光元件以及听筒等组件。按照每天解锁次计算,FindX的双轨潜望结构能保障5年以上的使用,完全不用担心使用耐久性。在点亮屏幕需要3D结构光解锁时或点击摄像图标时就会自动升起,速度适中,完全和交互间隔相融合,充满了科幻感与酷炫感。
相较于NEX,OPPOFindX这种升降模块的设计有着更加出色的前置摄像头,并且可以搭载3D结构光元件。但问题也是比较明显,这样的设计致使机身更加的厚,机身相对较重,也更容易堆积灰尘,并且相较于传统产品,相机和面部识别的使用效率肯定会低一些,其存在价值应该是偏向于全面屏美学而不是实用意义。而且技术升级以及全新结构设计,显然会带来更高的成本。不过这样的创新设计还是值得称赞的,为同质化的市场带来了全新的一种思路。
水滴屏
对于手机屏幕来说,水滴屏是手机全面屏中的一种全新的类型。从字面上看,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材质,但实际上“水滴屏”是从形状、工艺上命名的一种是手机屏幕正上方由于追求极致边框而采用的一种手机显示屏解决方案,因屏幕顶端为摄像头保留的非显示区域和水滴一般大小而得。有些厂商也会将类似的设计称之为“珍珠屏”,形状上可能稍有不同,但整体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水滴屏”可以看作是“刘海屏”的进化版,通过将一些传感器及听筒隐藏在手机的边框中,让原本的刘海区域仅需保留前置摄像头,这样便形成了和这块类似于小水滴的区域。由于所占据的区域变小,这样的设计也为手机带来了更高的屏占比,显示效果和视野上更加出色。而从实际的视觉观感上来说,“水滴屏”相较于“刘海屏”看起来要更加舒服一些,整块屏幕没有那么大的割裂感。
从今年的中下旬开始,“水滴屏”开始爆发,从最初主要应用在中高端旗舰产品上,到现在很多千元机也都开始采用了这样的设计,相信明年“水滴屏”的设计还会在中低端市场被广泛的的使用。
滑盖全面屏
其实滑盖设计在很早的以前就非常的流行,三星、诺基亚都有很多滑盖设计的产品。当进入大屏智能手机的时代后,厂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屏幕,更轻薄的机身,这种设计也渐渐的消失。而今年类似的设计也被许多厂商发掘成为一种新的“全面屏”解决思路。从今年的10月底到11月初,相继有三款滑盖全面屏手机发布,虽然在滑盖的机械结构上和一些细节上稍有不同,但整体思路是保持一致的,都是将摄像头、听筒及一些传感器隐藏在滑盖之下以达到更高的屏占比,也更加接近“真全面屏”的效果。
三款滑盖全面屏手机的屏占比也都超过了90%,加上窄下巴的设计,其正面基本就只有一块屏幕,给用户带来了非常出色的视觉体验。当然有得必然也有失,由于采用了机械滑盖结构,机身内部空间也更加紧凑,所以三款产品的电池容量都不算非常的大,机身厚度和重量都相对要重一些。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滑盖全面屏的设计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案,从消费者角度看这种设计足够炫酷,不足也可以接受。随着技术的迭代,这种设计也可能会被改良或取代,而在技术未达之前,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技术和设计相互平衡的局面。
双面屏
说到双面屏设计,估计很多人也不会陌生,早在很多年前YOTA就推出了双面屏的手机产品,不过它采用的正面显示屏背面水墨屏设计,在显示效果、功能性和可玩性上都比较一般。去年魅族Pro7上也曾在背面加入一块画屏来提供一些功能,但取得的效果也并不好。不过这样的设计思路在是为今年出现的“双面屏”打下了基础。今年下半年的时候,努比亚和vivo相继推出了两款“双面屏”产品努比亚X和vivoNEX双屏版。
两款产品均直接取消了前置摄像头,并且在机身的背面设置了一块副屏,与之前的双面屏不同,它们的副屏除了比主屏幕小一点外,在功能性上与主屏基本保持一致,玩游戏、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