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修复立轴如何平整不拱

北京白斑病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立轴,要观赏的时候悬挂,卷起来收藏,要追求其稳定性不容易。一般的立轴悬挂一段时间后,容易两边向中间方向拱起,即使是博物馆藏的一些立轴装裱和民国精致装裱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大概在当时并不一定特别的在意。

一幅近代中式宣和裱古画

大概到近几十年,这个问题才变得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二玄社大约从年代开始制作台北故宫藏的国宝级书画的复制品,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大幅立轴也在其中,这个当时十分奢侈的复制品,复制品的装裱最终呈现效果自然需要慎重对待和考虑。为了展示效果的平整,二玄社逐渐为复制品开发出一种胶,经过反复测试,装裱的立轴可以长期保持平整。

范宽溪山行旅图

后来为装裱的效率,国内逐渐也兴起了代替手工装裱的机器裱,简称“机裱”,原理是纸上带胶,有一个高温烫平的过程,如同一个与画幅同尺寸的大熨斗把画和裱头烫平,也能确保很长时间内悬挂平整。其缺点是时间长了可能会发黄,而画心以后无法再次揭下命纸,揭开即破坏画心。

书画上板

而传统书画修复与装裱还是采取手工制作浆糊托裱,以后可以揭命纸重新裱,但是由于浆糊和纸张综合的问题,立轴会容易略有拱起,这就考验装裱师的的水平了。

装裱立轴要避免变形拱起,力求悬挂能长期平整:

第一是浆水薄厚与调制,

第二是纸张的选材,

第三是挺板的时间,

第四是砑磨的程度。

首先调浆要稀,并且每个装裱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加入一些软化浆水的材料,使立轴悬挂不显出僵硬而缺乏自然垂感。

托纸

背纸的材质,考究的装裱需要选面料纸,力求质地轻薄,棉料足。

因为不同的纸张叠加,每一张纸有特定的内应力和外张力,因为中国画书画装裱采用纯手工纸,即使同一批纸,每一张纸里面所含的棉料纤维的数量都不是一样的,不像是西洋纸纸浆打得非常均匀,纤维含量基本一致。

由于装裱用纸每一张纤维含量不同,其内应力,外张力也都不同。于是,第三个要素即挺板时间尽可能的要长。那是为了让每一张纸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在不同的气候里,都要能够经受自然环境的磨练、考验,让每一张纸各自消解掉它本身所具有的内应力和外张力,那么挺在板上,是一个强制力在控制,使每一个部分统一在裱轴这个整体之中。

近代书法家徐伯清书法修复中

除了挺板,还有一个步骤必不可少,就是装裱最后的砑磨,即用鹅卵石加蜡在纸背摩擦,这是为了让每一张纸的内应力在砑磨后结合得更加紧密,在棕刷使多层纸纤维紧密结合之后,这一步骤进一步使纸张纤维紧密结合。纸张那些十分细微的地方,在显微镜下你就能看出,其相互间在极其微小的纤维叠加,这样第一、第二、第三层纤维紧密结合在一起,配合成完美的整体。

当然真的要做好,这个还需要装裱师不断实践中试验、调整才能得到相应的效果,裱出比机裱更为长久、稳定而平整的立轴作品。

感兴趣的朋友请加能婴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