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城乡总体规划(-)》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年,其中近期为—年,远期为—年。
二、规划范围与层次
规划范围包括两个层次,分别为鹰潭市域和鹰潭中心城区。鹰潭市域包括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平方公里。鹰潭中心城区东侧、南侧、西南侧至月湖区行政边界,北侧至沪昆高铁,西北侧至余信贵大道、信江,总面积平方公里。
三、城市发展目标、性质及职能
城市发展目标:中华道都、世界铜都、智慧新城。规划到年,鹰潭市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经济多元活力,社会和谐幸福,城乡宜居宜业,资源保障有力的生态文明城市。
城市性质:我国重要的铜产业研发与生产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中国丹霞地貌与道教文化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1)先进制造:铜产业生产服务中心、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文化旅游:道文化、铁路文化、现代工业文明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3)区域服务:旅游集散枢纽、行政与公共服务中心、职业教育基地、科技与创新服务中心。4)交通物流:赣东北物流集散中心、沪昆沿线重要的客运枢纽、商贸服务业中心。
四、市域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规划年,鹰潭市域总人口为万人,城镇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5%。
五、市域城镇化策略
培育区域增长极,做强市域中心城市——鹰潭中心城区。彰显特色化发展,培育贵溪中心城区、余江中心城区两座市域副中心城市。以八座重点镇为补充,培育特色职能,辐射带动外围地区。控制一般镇规模,延伸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服务农业发展和乡村地区的地域单元。
六、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期内鹰潭市域形成“一区两片两轴”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区”指鹰潭都市区,以鹰潭中心城区为核心,联动贵溪中心城区、余江中心城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和一批特色小城镇形成都市化、网络化、生态化的城镇群体。
“两片”指南部生态保育片区和北部休闲农业片区。南部生态保育片区采用中心带动模式,强化生态保育与乡村民俗旅游职能。北部休闲农业片区采用点状发展模式,强化特色农业职能。
“两轴”指东西产城融合发展轴和南北旅游文化发展轴。东西产城融合发展轴是市域对外交通综合走廊、城镇和产业发展聚合轴,串联鹰潭中心城区、贵溪中心城区、余江中心城区以及鹰潭高新区、贵溪经开区、余江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南北旅游文化发展轴重点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串联白鹤湖、信江、鹰西郊野公园、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冷水、耳口等重要景区。
七、市域空间管控体系
协调国土、规划、环保、发改等相关部门,消除规划空间差异,保障城镇、生态、农业三类空间相互分离,制定合理、协调、稳定、可操作的空间管制政策和管控方法。划定“三区五线”一级管控体系,“三区”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五线”为生态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建设用地边界及重点项目建设控制线。划定“一区四线”二级管控体系,“一区”为产业集聚区,“四线”为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同时形成“两规”协调的空间布局方案。
八、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规划年,鹰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8平方公里。
九、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规划鹰潭中心城区形成“一江、一脊,三园、五片”的空间结构。
“一江”指强化信江在城市空间格局和风貌环境中的统领作用,注重城市景观风貌沿信江展开,将信江打造城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风貌联系纽带。
“一脊”指城市南北功能轴线,强化南北轴线对城市功能的组织和串接,合理组织城市传统空间和新建空间的联系,突出功能轴线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园”分别为东侧的鹰东郊野公园、南侧的岱宝山郊野公园、西侧的西湖郊野公园,打造为具有兼具生态涵养功能和旅游休憩功能的综合地域单元。
“五片”是在城市生态格局限定下,由城市空间结构串联引领的五大发展片区,分别为老城片区、信江新区片区、月湖新城片区、高新物流片区、鹰西片区。
十、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构建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多方式密切衔接的整体运输系统。构建组团式混合道路网布局,干路网密度达到5.5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间距控制为—米,次干路及支路规模占总路网规模的70%以上。以快速公交为骨干,建立优质高效的公交网络,中心城区居民全日出行中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0%以上,个体机动交通出行比例控制在20%以下,慢行出行比例达到50%。
十一、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一带、三片、十二园”的绿化系统结构,形成以点带线,以线连面,“点—线—面”结合的完善绿化系统。
“一带”:以信江两岸滨江绿带形成贯穿中心城区的绿化廊道。
“三片”:从周边环西湖湿地、鹰东湿地及岱宝山等延伸的绿化廊道,形成楔状绿地郊野公园,渗透入中心城区内部作为城市各片区之间的绿带。
“十二园”:中心城区内的十二个城市级公园构成城市公园绿地主体。
十二、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突出“一江耀城、一脊串城、三园嵌城、五片塑城”的总体格局与城市特色,构建与山水风貌相得益彰的城市景观格局,强化信江两岸及城市中轴线的城市风貌。构建四片特色文化景观风貌区,包括老城历史文化区、滨江现代文化区、防腐厂工业文创园、体育文化区,结合既有城市空间景观资源打造特色风貌。
来源:鹰潭市园林绿化管理处
编辑:倪胜瑶值班主任:肖伟青审核:夏东华
投稿邮箱:ytrbtg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