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区域经济规律的认识把握更加科学准确,区域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区域发展面临新形势,中心城市加速极化,地区经济持续分化,数字经济影响深化等新变量冲击进一步显化,需积极应对。为此,本文认为新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强化整体、立足创新、发挥特色、完善机制,重点做好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和重点地区发展、持续推进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积极引导冷静应对城市分化和收缩、以乡村振兴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全面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同共建“一带一路”统筹衔接六方面工作。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中心城市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
DOI:10./j.cnki.zggqgl..03.
区域经济是生产要素配置和投资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单元,我们党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优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展“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以后实施沿海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等重大举措[1],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以“四大地区”为主体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2]。总体来看,我国对区域经济规律的认识把握日益深刻,促进区域发展的理论、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区域政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3]。当前,我国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区域发展出现新情况、肩负新使命[4],城镇化进程发生重大变化,区域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5],我们必须主动应变,积极作为,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一、把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方程式”发生变化,需要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