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推力滚针轴承推力垫圈断裂原因

摘要:某推力滚针轴承的推力垫圈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等方法对其断裂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推力垫圈与保持架发生滑动磨损,在较高的旋转轴向应力作用下,推力垫圈发生断裂。

关键词:推力滚针轴承;推力垫圈;脆性断裂;滑动磨损

中图分类号:TB31;TG.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06--03

推力滚针轴承为滚动轴承的一种,由带滚针或圆柱滚子、滚珠的推力保持架和推力垫圈组成[1]。推力滚针轴承具有体积小、承受载荷能力大、质量小、转速高、运转平稳、回转力矩较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推力垫圈为推力轴承的重要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推力轴承的寿命[2]。

某型号推力滚针轴承在疲劳试验过程中运行2.5万次后发生断裂,拆解该推力滚针轴承后,发现推力垫圈和保持架均发生断裂。

疲劳试验过程中,推力滚针轴承的额定载荷为13.9kN,实际载荷为19~20kN。

推力垫圈材料为GCr15钢,其加工工艺为:棒材→车削加工→热处理→磨削加工→表面发黑处理,其硬度为58~62HRC,显微组织为细针状回火马氏体+极其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笔者采用一系列理化检验方法分析了该推力垫圈的断裂原因,以防止该类问题再次发生。

1理化检验

1.1宏观观察

推力滚针轴承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断裂的推力垫圈宏观形貌如图2所示。

断裂的推力垫圈与保持架接触面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及回火色,呈现弯曲特征,弯曲方向为轴向,推力垫圈断口齐平,色泽一致,裂纹源为垫圈磨损表面(见图3)。

断裂保持架破损严重,与推力垫圈接触部位明显可见磨损痕迹,裂纹扩展方向与该推力滚针轴承工作时的向心力方向一致(见图4)。

1.2化学成分分析

利用直读光谱仪对断裂推力垫圈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各元素质量分数符合GB/T—《高碳铬轴承钢》的要求。

1.3扫描电镜(SEM)分析

将断裂的推力垫圈和保持架清洗、烘干后,放置在场发射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如图5~6所示。由图5~6可知:推力垫圈的断口未见明显塑性变形,呈沿晶断裂特征;保持架内圈断口可见清晰的疲劳条带,且呈高应力低周疲劳断裂特征。

1.4硬度测试

利用洛氏硬度计对断裂推力垫圈进行表面硬度测试,载荷为N,误差为±0.5HRC,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未磨损推力垫圈表面硬度和磨损推力垫圈表面硬度均满足技术要求,且两者硬度相差较小。

1.5金相检验

对断裂推力垫圈断口进行金相检验,试样经打磨、抛光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推力垫圈存在D类细系0.5级夹杂物,未见其他非金属夹杂物,整体纯净度较好。

试样经过4%(体积分数)硝酸乙醇溶液腐蚀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推力垫圈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极其少量的残余奥氏体。

2综合分析

推力垫圈的化学成分和硬度均符合技术要求,但整体硬度偏高,在高应力快速断裂过程中,其组织呈现出脆性断裂特征[3]。推力垫圈基体组织正常,未见异常组织。在较高的应力载荷作用下,推力垫圈快速断裂,裂纹起源于垫圈磨损表面。

由于该推力轴承保持架发生早期疲劳断裂,导致保持架和推力垫圈发生异常磨损[4],推力垫圈发生早期脆性断裂失效,进而引发推力滚针轴承运行不平稳[5]。该滚针轴承在运转时承载了较高的旋转轴向应力,致使推力垫圈、滚针之间发生滑动磨损,最终导致推力垫圈断裂。

3结论

(1)该推力滚针轴承在运转过程中承受较高的旋转轴向应力,引起保持架发生早期疲劳失效,导致保持架和推力垫圈之间发生滑动磨损。

(2)该滚针轴承垫圈发生脆性断裂,产生原因是垫圈和保持架发生异常磨损,造成垫圈在早期服役期间发生断裂。

(3)垫圈本身硬度大,增加了垫圈的应力敏感性,较大的应力也是表面发生脆性断裂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雷建中,梅亚莉,赖维明,等.摩托车轴承保持架表面处理后组织与性能[J].轴承,(8):33-35.

[2]李浩东.推力滚针轴承失效分析及试验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3]杨晓刚,王旭永,扈文庄.推力滚针轴承垫圈厚度误差对接触应力的影响[J].轴承,(12):11-13.

[4]梁华,张延芳,梁林霞.轴承保持架断裂原因分析[J].金属热处理,,30(3):80-82.

[5]程林,疏剑,杨章林,等.型推力滚针轴承失效原因分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3(2):36-40.

文章来源材料与测试网期刊论文理化检验-物理分册59卷6期(pp:63-6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