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总体规划数据CAD转GIS思路与实践

[摘要]CAD到GIS的数据转换需要面临填充转为面要素与拓扑错误两大问题。本文从CAD预处理、GIS导入与处理、数据入库等三个层面形成技术路线,有效地解决了相关问题,同时以某镇总体规划数据实践为例进行实证。本文构建的技术路线以及采用的工具方法,以期能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多平台协同编制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CAD;GIS;城乡总体规划;拓扑错误;数据库;转换

[中图分类号]P

0引言

CAD转为GIS数据库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填充转为面要素的问题,二是拓扑错误的处理问题。本文面向这两大问题,提出了可实施的工作路径,并基于某镇的实证研究形成较为高效的技术路线。有助于城乡总体规划数据提交等相关工作,并可将本文中的数据处理过程拓展至日常的拓扑错误处理、数据入库等工作中,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图1城乡总体规划数据库的技术思路

1CAD预处理1.1CAD坐标转换

乡镇城乡总体规划CAD需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转换为国家大地坐标系、国家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确定该乡镇的坐标系为“CGCS_3_Degree_GK_Zone_38”。在CAD中查看规划所处区域坐标值,X轴(横坐标)若为8位,且以38开头,则坐标系为“CGCS_3_Degree_GK_Zone_38”,可直接进行下一步预处理。37度带、39度带等同理。

若在CAD中查看区域坐标值,X轴(横坐标)为6位,则坐标系为“CGCS_3_Degree_GK_CM_E”。将CAD所有内容选中,向正东偏移米,得到“CGCS_3_Degree_GK_Zone_38”。同理,37度带偏移米,39度带偏移米。

1.2CAD预处理

用地处理。将用地填充按照要求分为10类,并按照相关用地代码命名图层。将所有代理图形(如湘源生成的LZX_LAND)炸开为CAD默认填充,删除用地边界等线层,只保留规划范围线和道路红线,将道路红线外围闭合。

2GIS导入与处理

2GIS导入与处理2.1.1GIS导入工具设置

通过ArcGIS内DataInterop/MyFME插件,在工具箱内新建ETL工具,读模块参数中设置分组实体由层名确定,通过写模块确定导入数据至gdb数据库中。

图2ETL工具分层导入设置

在弹出的ETL界面运行一次并保存后,该工具可在工具箱内反复使用,输入路径与输出路径均可修改,方便其他CAD转GIS使用。

图3ETL工具重复性使用

2.1.2要素转面与属性赋值

运用要素转面工具,将规划范围线、闭合的道路红线转换为面。

将识别出的面分别添加字段名称为“类型”、类型为文本,并用字段计算器批量赋值该用地代码,如下图所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属性表中该字段赋值为A。其他用地图层同理。

图4分图层字段赋值

2.1.3定义投影

运用定义投影工具,将所有导入的图层定义坐标系为“CGCS_3_Degree_GK_Zone_38”。

2.2.1重叠处理

以公用设施用地更新进物流仓储用地为例,公用设施用地与物流仓储用地间重叠内容会自动覆盖为公用设施用地。

图5相交工具演示

通过逐层更新将10类用地更新至一个总的图层内,通过更新解决各类用地之间存在的重叠问题。可通过模型构建器构建循环更新工具,使多图层更新操作更为简便,下图中图层重要性仅为示意。

图6逐层更新模型演示

运用相交工具,只输入循环更新后的图层,得到该图层自相交部分。

图7相交工具找出自相交图斑

运用删除相同项工具,删除面积字段相同的图斑。将删除重复后的图层更新回循环更新后的图层,得到完全去除重叠的用地规划图层。

2.2.2缝隙处理

运用擦除工具。以规划范围面为输入要素,以完全去除重叠的用地规划图层为擦除要素,得到缝隙图层。运用更新工具,以完全去除重叠的用地规划图层为输入要素,以缝隙图层为更新要素,得到补缝后的用地规划图。

将用地分类颜色符号化后,在编辑状态下,运用字段计算器批量赋值为临近用地的用地代码。填缝完成后,用地规划图的拓扑错误全部处理完成。

3数据入库3.1用地规划图

运用联合工具,将按照入库要求建好字段的空图层与拓扑错误处理后的用地规划图图层文件合并。运用字段计算器将用地代码批量赋值,填写其他字段内容。然后运用删除字段工具,删除不必要字段,即完成用地规划图的入库图层。

3.2规划控制线

将处理好的用地规划图输出为新图层作为控制线工作底图,在用地代码字段处人工判别出蓝线和紫线内的图斑并赋值。运用融合工具,以判别后图层为输入要素,按照用地代码字段进行融合,在编辑状态下删除图层中不属于绿线、蓝线、紫线、黄线、橙线的内容。

运用联合工具,将按照入库要求建好字段的空图层与处理后的规划控制线图层文件合并。运用字段计算器将规划控制线类型批量赋值,在面积字段处计算几何,填写其他字段内容。然后运用删除字段工具,删除不必要字段,即完成用规划控制线的入库图层。

3.3规划范围

运用联合工具,将按照入库要求建好字段的空图层与要素转面生成的规划范围图层文件合并。运用字段计算器将用地代码批量赋值,在面积字段处计算几何,填写其他字段内容。然后运用删除字段工具,删除不必要字段,即完成规划范围的入库图层。

4某镇总体规划数据库实践

4.1CAD预处理

将该镇总体规划CAD预处理,首先平移至“CGCS_3_Degree_GK_Zone_38”投影坐标系,用地由《镇规划标准》(GB-)的分类代码转换至数据库要求的10类,并为了蓝线的划定暂将水域归为E1。

4.2GIS导入与处理

将该镇总体规划CAD预处理,仅重叠的拓扑错误有处。

通过用地分图层循环更新,批量处理用地间重叠五百余处,仅剩自相交重叠错误10处,按面积相同删除的图斑后,拓扑错误中的重叠部分全部处理完成。

规划范围内缝隙图斑为处,通过人工批量选择赋值为临近用地类型。其中,绿地与广场用地(G)处、非建设用地(E)82处、居住用地(R)2处。

4.3数据入库

数据入库无需特殊说明。

5结语

规划过渡阶段多平台协同操作仍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本文探索了CAD预处理、GIS导入与处理、数据入库等三个层面的技术路线,有效地解决了CAD转GIS面临的填充转面、拓扑错误等问题,同时以某镇总体规划数据实践为例进行实证。本文构建的技术路线以及采用的工具方法,以期能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多平台协同编制技术提供参考。

suokiller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