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6日是管理学中一个划时代的日子,彼得·德鲁克在这一天出版了他的《管理的实践》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现代管理学的大厦就是建立在这本书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的基础上的。
《管理的实践》是有关管理性质、原则和企业管理理论的框架性著作。这本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本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第一部分德鲁克先以一个企业的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第二部分德鲁克以福特汽车的故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第三部分则透过活动、决策与关系等三项分析,深入管理的结构、最终的检验标准及绩效,同时也说明了五种组织结构之优缺点,与适用的大、中、小型企业及其限制条件。第四部分德鲁克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用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第五部分德鲁克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在进行正式探讨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管理的本质”,管理层的角色、职责和所面对的挑战。
管理层的角色
在每个企业中,管理者都是赋予企业生命、注入活力的要素。如果没有管理者的领导,“生产资源”始终只是资源,永远不会转化为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经济体系中,企业能否成功,是否长存,完全要视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而定,因为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是企业唯一拥有的有效优势。
在工业社会里,管理层也是一个独特的领导群体。管理层是专门负责赋予资源以生产力的社会机构,也是负责有组织地发展经济的机构,体现着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所以它是不可或缺的,这也说明了为何这个机构一旦出现,它就发展得如此之快,遇到的阻力如此之小。
在未来几十年里,管理层的能力、操守和绩效将对美国和自由世界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时对管理的需求也会持续高涨。而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管理更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管理的工作也更加艰巨。欧洲能否恢复经济繁荣,这首先取决于其管理层的工作绩效。过去遭受殖民统治的原料生产国能否成功地发展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能否迅速地培养出称职负责的管理者。管理层的能力、技能和职责的确对整个自由世界利害攸关。
管理层的职责
尽管管理如此重要,如此受瞩目,并如此快速地兴起,然而企业管理层仍然是我们的基本机构中最鲜为人知、最没有被人们了解的部分。
管理层是企业的一个具体器官,一个企业只有当其管理者在决策、活动和运作时才能决策、活动和运作——就企业本身而言,它不是一个实际的实体。
1、首要职能:经济绩效
在制定任何决策、采取任何行动时,管理层必须把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只能以所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权威。企业活动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非经济性成果:为员工带来幸福、对社区的福利和文化有所贡献等,但是,如果未能创造经济成果,就是管理的失败。
管理层的第一个定义是:管理层是经济器官,是工业社会所独有的经济器官。管理层的每一个行动、每一项决策和每一个考虑,都必须以经济作为首要尺度。
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管理企业
这一说法看似明显,却并不能推出明显的或被普遍接受的结论。它既意味着对管理层和管理者活动范围的严格限制,也意味着对创造性活动的重要职责。
首先,它表明企业管理的技巧、能力和经验是不能被照搬运用到其他机构的。第二个否定性的结论是,管理绝不能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然而,最终检验管理的是企业的绩效。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成就而不是知识。
管理层的权责无论在范围或程度上都受到严格的限制。虽然管理层是企业的器官,其活动范围和发展潜力都因而受限,但同时管理层也担负了创造性行动的重大责任。因为管理层必须管理,而管理不只是被动的适应性行为,而是主动采取行动,促使企业获得期望的成果。
只有当管理者能以有意识、有方向的行动主宰经济环境、改变经济环境时,才能算是真正的管理。因此企业管理也就是目标管理,这将是贯穿本书的基本原则。
3、管理管理者
管理的第二种职能是利用人力和物质资源造就一家能创造经济价值的企业。具体地讲,这就是管理管理者的职能。根据定义,企业必须能够生产出比这家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它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整体;大于或者至少不等于它的所有部分的总和,它的产出大于所有投入的总和。
管理“管理者”也就是运用资源来打造企业,使资源能充分发挥生产力。而管理是如此复杂而多面,即使在很小的企业中,如何管理“管理者”都是非常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4、管理员工和工作
管理的最后一项职能是管理员工与工作。工作必须有效执行,而工作必须由员工来完成——从纯粹的非技术性员工到艺术家、从推车的工人到执行副总裁都是企业员工。这意味着要对工作进行组织,使之成为最适合人类的工作;对员工进行组织,使得员工最有效地进行工作。
管理的三项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以及管理员工和工作——都能够分别加以分析、研究和评估,并且区分目前与未来的状况,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则无法清楚区分三者,也无法把今天的决策和关乎未来的决策完全分开。任何管理决策都会影响到管理的三项职能,而且也必须将三者同时纳入考虑。
因此,在回答“什么是管理层,管理层在做什么”这些问题时,我们只能说管理层是一种有着多重目的的机构,它既管理企业,又管理管理者,也管理员工和工作。如果这其中缺掉任何一项,就不再有管理可言——也不会有企业或工业社会了。
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在即将来临、我们称之为“自动化”的工业革命中,管理层将面临第一个大考验,也将面对最艰巨的任务。多科幻小说都对自动化有所描绘,在科技专家的乐园中,完全不需要人类来做决定、负责任或管理,“电脑”会自行操控按钮,创造财富,并分配财富。
然而究竟什么是自动化?
自动化并不是以“技术”为其特征。就像其他技术一样,自动化主要是各种观念构成的体系,它的技术方面是其结果,而非原因。
新科技强调的是流程,把流程看成整合而协调的整体,目的是产生最佳流程——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投入,稳定地生产出最多样的产品。的确,流程中的变化和波动越少,则能生产的产品种类可能就越多。
新科技包含了一种控制的观念,试图在手段和目的、投入和产出之间保持平衡。自动化要求预先建立起重要机制,因此,对于生产流程能够有预先设定并自我启动的控制机制。
在自动化的过程中,技术、工具和原理都由任务决定,也因任务而异。自动化并非由这几个因素所组成,自动化也不完全系于技术、工具和原理的应用上。自动化是把工作组织起来的一种概念,因此既适用于销售组织和行政作业,也同样适用于工业生产。
新技术将不会造成管理者过剩,或是被纯技术人员取代,相反,未来会需要更多的管理者。管理的领域将会大幅扩大,许多现在被视为基层员工的人未来将必须有能力担负起管理工作。绝大多数的技术人员都必须了解管理工作的内容,并且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事情和思考。
新技术不但不会造成垄断的情况,反而会要求高度的分权、弹性和自主管理。在新科技的时代,任何社会如果试图排斥自主企业的自由管理作风,这个社会便将痛苦地消亡。任何一个试图将责任和决策集中于高层的企业也将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