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的三维空间,直径有亿光年。空间内有星云、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及其他小天体无休止的自转及公转,同时有引力、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为天体物质的运动提供能量。再加之中微子、光子、电子、及各种粒子在空间穿梭,构出了整体三维空间的认知总轮廓。
宇宙的三维空间真是一个整体结构?本文认为:宇宙的三维空间不是一个整体结构,而是漂浮在二维宇宙上的一个个气泡,就像水滴布满了荷叶一般。
个人观点解释如下:
一、2维空间是宇宙的主流结构
1、早期宇宙空间是二维宇宙
①根据伽莫夫及哈及勃的宇宙爆炸论,.2亿年前,一个无空间的能量“奇点”发生爆炸,创造了宇宙。
这个能量“奇点”,本文猜想可能就是前宇宙“总黑洞”,在形成的同时,发生了爆炸,呈现着前宇宙灭亡-新宇宙同时诞生的无限循环。
②二维宇宙的产生(个人观点)
1)“奇点”是无空间的零维。爆炸从奇点的南北极启动、并把奇点改造成一条能量的直线,能量奇点由零维演变到一维;
2)一维的能量线也是由无数零维的能量点串联而成的。小能量点几乎同时也发生爆炸,从其南北极炸出能量直线。
3)这样,能量“奇点”就由零维的点,变成了一维的线,然后又变成了二维的面,但是,能量仍然没有获得体积(空间)。
4)关键的是,二维宇宙由此诞生了,并主宰着整个宇宙的发展、变化,直至整个宇宙演变到下一个宇宙的重生。
③二维宇宙的特征
1)二维宇宙是用“奇点”能量浇铸而成的;
2)二维宇宙,人类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到,不与宇宙中的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3)天文学家宣称:宇宙中充满“暗能量”。作者认为这“暗能量”很大可能就是二维宇宙本身。
天文学家认为:“暗能量”占宇宙总质量的73%,且充满“斥力”。这种“斥力”就是“反引力”把三维物质悬浮在二维之上,形成一个个泡囊,并进行着三维行走。
二、3维宇宙诞生于二维宇宙的局部扭曲
1、三维宇宙的产生
①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三维空间来源于物质对时空的扭曲。
②但是,广相并未指出被扭曲的空间是三维的空间还是二维空间。本文认为,天体物质扭曲的空间应是二维空间,因为:
1)天体只有对二维空间进行扭曲,才能获得一个新维度(高度轴h),形成三维空间;
2)如果天体扭曲的是三维空间,就会增加一个维度,形成四维空间。然而,现实的天体是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即使有四维空间存,现在也没进入人类的认知范围,牛顿三大定律仍是观测三维天体的不二法宝。
3)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是三维加上一个时间t维度。然而,本文认为,时间只是一个人造的概念,仅仅是人类格物致知的度、量、衡手段。时间与宇宙的发展变化没有任何联系。
因为:
第一,时间是人类的精神产物,属意识范畴;而宇宙是物的范畴,体现着质能。两者之间无互相吸收焓变及熵变的基础;
第二,宇宙中有无人类存在,宇宙并不在乎,依旧会按自身规律演变。
而时间是人类创造的概念,宇宙的发展变化不可能吸收人类的时间概念来完成演化。若如此,岂不是人类可以控制宇宙、并决定宇宙的发展方向了。
所以,时间与宇宙无关,也不是四维空间的一个维度。
③三维空间的产生
1)“奇点”爆炸后,温度下降、压力降低,奇点能量依次熵变为二维空间(暗能量)、暗物质、引力、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爆炸38万年后,电子与光子不再相互转变,质子与中子也停止了相互转变,宇宙由电粥状变得清明起来,光子脱颖而出,照亮了宇宙,人类才能依此获得宇宙胚胎期的宇宙电磁背景辐射图像。观察宇宙背景辐射,此时的胚胎宇宙还只是一个二维的平面宇宙。
2)爆炸10亿后,原子核趋于稳定并捕获电子,宇宙物质-氢原子产生。
3)氢原子形成星云,覆盖在二维宇宙(空间)之上,但二维空间的“斥力”托住了星云,二者之间不发生联结;
4)暗物质也是不均匀地覆盖在二维空间之上,但暗物质有引力。暗物质引力把星云凝聚成团块,成为吸积盘,密度逐渐增加。
5)氢元素本身有引力,氢星云形成吸积盘后,引力陡增,星云凝聚成球体;
6)星云吸积盘中心形成了物质球体,球体压迫二维空间,使二维空间发生凹陷,凹陷在吸积盘中产生了一个新维度-高度。球体占据了这个凹陷,形成了二维宇宙平面上的局部三维空间;
7)二维空间凹陷的程度(高度轴)与球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与吸积盘的直径成反比;
8)吸积盘产生的三维空间形状
就像一口浅锅,锅中有一枚鸡蛋。
鸡蛋的下方(且称为南极)是二维宇宙,二维宇宙的“斥力”(反引力)把鸡蛋悬浮在三维空间;
鸡蛋的上方(且称为北极),是三维空间的锅口,锅口四周都是未被扭曲的二维宇宙;
鸡蛋的前后左右,都是被鸡蛋压迫二维宇宙而获得的三维空间,这个空间的几何形状,就像环整圆切开的半块比赛用铁饼,也就是浅锅的容积形状。
2、三维宇宙占宇宙总质量的比例
宇宙学家认为:
①三维宇宙的质量占宇宙质量的4%,包括星云、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及其他小天体。简单地说就是三维物质宇宙。
②暗物质占宇宙总质量的23%
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不与物质发生反应,但有引力。宇宙常数∧是不是暗物质的数值,没人说得清。当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用∧表示银河系尺度外存在着这个引力密度,但后来又说这是一个错误。
③暗能量占宇宙总质量的73%
暗能量比暗物质更神密,只是人类猜想中的存在,认为它充满了“斥力”,也就是“反引力”
暗能量是不是二维宇宙,谁也下不了结论;
暗能量的“斥力”是不是抵抗宇宙引力、成为保持和扩张三维空间的能量,目前的科技手段无法测定。
结束语
本文认为:
1、既然三维物质的质量只占宇宙总质量的4%,则三维空间也只能是宇宙总空间的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应属二维空间(宇宙)。
2、三维空间应是宇宙二维空间这张大网上的一个个膜囊,膜囊就是星系。
3、星系在二维空间这张大网上不断滑动,可以合并或分离。
4、在宇宙终结前,三维的星系难以合并、互噬成一个整体的三维空间;
5、宇宙终结时,宇宙中的黑洞互噬成为一个整体-宇宙总黑洞。
总黑洞吞净了宇宙中的三维物质与三维空间,并将之焓变成纯能量,收缩成一个无空间的能量“奇点”,然后爆炸,成为新宇宙的诞生启点。
结论:宇宙中的三维空间不是一个整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