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概论总规基础研究

01城镇体系的概念与演化规律

02城市总体规划基础研究

03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城镇体系的概念

区域镇体系演变的规律

全球化时代城镇体系的新发展

1.城镇体系的概念

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外部区域之间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等各种要素的交换和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把区域内彼此分离的城市(镇)结合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城镇体系。简要而言,城镇体系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中,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城镇所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1)城镇体系是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

(2)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没有一个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城镇体系。

(3)城镇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城镇所组成的。城镇之间存在着职能、规模和功能方面的差别,即各城镇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些差别和特色则是依据各城镇在区域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通过客观的和人为的作用而形成的区域分工产物。

(4)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仅仅是在一定区域空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而缺乏相互联系的城镇,这只是一种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城镇群体的空间形态,而不是有机整体。

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完整的城市体系分析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特定地域内所有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和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

按社会发展阶段划分,城镇体系的演化和发展阶段可以分为:

①前工业化阶段(农业社会),以规模小、职能单一、孤立分散的低水平均衡分布为特征;

②工业化阶段,以中心城市发展、集聚为表征的高水平不均衡分布为特征;

③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以中心城市扩散,各种类型城巿区域(包括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等等)的形成,各类城镇普遍发展,区域趋向于整体性城镇化的高水平均衡分布为特点。

因此简单地说,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相应经历了低水平均衡阶段、极核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等。青海省集核阶段向扩散阶段发展的状态

(1)点一轴形成前的均衡阶段,区域是比较均质的空间,社会经济客体虽说呈“有序”状态的分布,但却是无组织状态,这种空间无组织状态具有极端的低效率。

(2)点、轴同时开始形成,区域局部开始有组织状态,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进入动态增长时期。

(3)主要的点一轴系统框架形成,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空间结构变动幅度大。

(4)“点一轴一网”空间结构系统形成,区域进人全面有组织状态,它的形成是社会经济要素长期自组织过程的结果,也是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计划、规划的结果。

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不同于传统的以产业和产品分工为中心的、水平分工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其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管理策划、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的垂直功能分工。

总之在全球时代,城市等级系统取决于各城市参与全球经济社会活动的地位与程度以及占有、处理和支配资本和信息的能力,城市职能结构应以各城市在经济活动组织中的地位分工为依据。

城市的特色与风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方面,是城市中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晶,体现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习俗、文化素养、社会道德和生活情趣等;二是物质方面,表现在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形式与组合、建筑群体布局、城市轮廓线、城市设施、绿化景观以及市场、商品、艺术和土特产等方面。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其中,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影响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城市的选址、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