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时代,你有多久没有看过纸质书了?你是否了解书籍设计?是否知道手里的一本书从撰写、编辑、设计到印刷经过了多少道工序?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认为:书籍设计是一种整体设计,包括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和信息设计。我们就从书的外观开始,一起看看书籍装帧都有哪些的形式。
点击下方即可观看视频
通常,书籍装帧形式是指把印好的书页按先后顺序进行整理、连接、上封,进而装订成册的加工方式。你是否好奇过我们在书店里最常看到的平装书和精装书,它们在来到你手里之前是什么样子的吗?
印厂通常会使用全张纸进行印刷,以最常见的16开的书本为例,全张纸的正反面各分为8个版面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每张纸对折3次,形成16页的册子,然后把所有的册子按顺序叠放整齐,形成书芯并装订成册。接着,把封面沿着书脊粘裱,最后进行统一裁边。有些平装书还会配护封,这样一本常规平装书就完成了。
平装书制作流程图
对比平装书,精装书的加工工序更繁复。以16开的精装书为例,印厂同样会把全张纸的正反面各分8个版面进行印刷,每张纸对折3次,折叠成16页的册子,并将这些册子按顺序叠放整齐,形成书芯。
精装书通常会在书芯的正面和反面加上对折的衬纸(即,环衬),用来更牢固地连接封面、封底和书芯。然后,需要在书脊处粘一层上浆纱布条,将衬纸固定住,并进行裁边。接着,需要在书脊处贴上堵头布后贴书背纸,之后便可以为书芯套上硬书壳。在硬书壳上,还要通过加热定型的工艺书壳上压凹槽(即,火线),使书本便于翻开。最后,还可以配上护封,一本精装书就诞生了。
精装书制作流程图
如此一来,一本书的结构便一目了然。下次别人提起书芯、书口、勒口、凹槽,你也不会云里雾里了。
书籍结构图
中国的书籍装帧历史悠久,沿着其发展演变的线索,我们知道的就有简策装、卷轴装、龙麟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和古线装等等。那么,这些装帧形式各自都有哪些特点和差异呢?
卷轴装通常用长卷纸或布帛来作为卷底,在卷底的末端贴一个轴,然后以轴为轴心,将书卷卷在轴上。阅读时,只需把长卷打开,书卷便会随着阅读节奏,慢慢舒展开来。
卷轴装结构图
“玉轴牙签,绢锦飘带”是对卷轴书籍的生动写照。继蔡伦改革造纸术后,卷轴装逐渐代替了笨重的简策装,并在东晋时期逐渐流行起来。
卷轴装书籍
by吕敬人
龙鳞装,又称旋风装,与卷轴装一样,需要以长纸为底,把一张张书页依次且错落地粘裱在卷底上。书页展平后,看上去就像错落有致的鳞片。收卷时,书页鳞片向一个方向旋转,因此又被称作“旋风卷子”。
龙鳞装结构图
龙鳞装的制作工艺较为繁琐细致,以手工制作为主。即便如此,如今依然有部分匠人潜心研究并传承这门手艺。
《温里药附子》
by黄菲
←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