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自主研发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

引言

日本人曾预言:“一旦在日本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那么中国将造不出航母。”

日本人敢说出这样的话,最大的依仗就是在机床上,而机床是现代化工业的基石。没有了这台机床,这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长期以来,中国的机床产品开发都局限于低端加工,而高端技术则掌握在日本、德国等国家手中。

而现在,随着中国自主研发的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已经解决了很多高端数控机床的“卡脖子”问题。

这种先进的机床,是不是就能打破日本的技术壁垒?

一、我国机床的发展现状

机床是一国工业中最主要的一种机器,它集中反映了一国的基本制造业能力。尤其是高端机床,它的技术水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

宇宙飞船与卫星在太空中穿梭,飞机在空中翱翔,车辆在地上疾驰,军舰在海上航行,无论是民用品还是军工品,都需要机械设备。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在机床领域生产和消费都处于世界的前列,但生产主要集中在低端加工领域。我国还不是机床大国,其总体问题处在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基础较差上。

就国内高端数控机床的市场特点而言,其市场高度集中,表现为外资垄断。进口日本、德国的高端产品还是要处处受到限制。

与外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和制造上,存在着技术周期长、企业效益低的问题,这对我国高端数控机床的创新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从中国的机床工业发展史来看,曾经我国的机床工业并不落后,中国在60年代初期,就已经提出了开发高精度、高精度机床的规划。

在年至年的七年中,我们开发了26个种类的高精度机床,单是年,我们就生产了五百台,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就算是日本,也没有我们的高精度机械设备多。一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有了传统的金属切割机的发展。

到了这个时候,日本、欧美等国家,也都开始研发数控设备,我国才跟他们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数控机床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80年代初,国内从国外引进了数控系统,引进了机床的主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与外国企业合作,进行了数控机床的开发与制造。

因为日德两国在机床行业表现出了极高的科技水准,中国之前也曾和德国、日本等国进行过一些合作,从他们那里采购过一些机械设备。

可是日本卖到中国的机器里面有许多暗藏的监控程序,当我们用那台机器加工一些绝密部件的时候,就会有许多重要的秘密被泄漏出来,对我们国家的产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特别是航空母舰方面,一旦被别人掌握了建造航空母舰的各个重要信息,将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安全。

另外日本也在不断地用价格战,各种贸易壁垒、技术封锁来压制我们国内的机床公司发展,让我们在高端制造业上,一直被他们甩在后面。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决心突破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机床。

二、机床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

虽然在高端数字技术发展中,我国曾经在一段时期处于世界落后的地位,但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数字技术的变革,也给我们的高端数控机床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国家的战略指导和支持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我们很清楚,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握自己的技术,这样才能打破日本、德国对我们的技术封锁。

我国高端机床的发展工作是在中国武重集团的领导下,联合华中科技大学,镇江船用推进器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完成的。

武汉重工集团承担的“”计划“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在江苏镇江顺利通过验收,这个机床使螺旋桨整体轮廓的加工精度与效率大幅提升,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例如造船行业中,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则可以加工出更高性能的推进器,既可以提升推进器的操纵性,又可以降低推进器的噪声。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的研制表明了我国在工业发展上的实力和进步,同时也显示出了我国在海上装备建设中的实力。

我国机床装备行业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高,一批摆脱“卡脖子”设备已研发成功,高端数控机床品种自给率已突破80%,这表明我国在国家安全与工业安全领域取得重大进步。

在此之前,由于德国、日本等国家对高端机床技术实行了垄断,并对其他国家实行了技术封锁,造成了高端机床的价格居高不下。

一旦我们研发出了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那么我们就能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这将极大的提升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当前,国内大多数高端数控机床,只能实现由“无”变“有”、由“0”变“1”。中国已经成为了继德国、日本之后,全球第3个掌握了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技术的国家。

我国的机床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在产业体系上,已经形成了从主机、功能部件到数控系统的全产业链,可以生产门类齐全,规格多样的产品。

从整体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已逐渐接近欧日美等先进国家,进入到了国际上的第二行列。

这无疑是一条振奋人心的新闻,也意味着我们在工业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中国机床的未来之路

但是中国在高端机床领域的征程还没有结束,我们需要认清自身在技术成熟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由于受到可靠性、功能等方面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的限制,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国内外高端客户市场上的认可度还比较低。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机床公司都因为自己的经营问题而出现了巨额的亏损,机床公司的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缺少了资金的支撑,这对智能化改造也是不利的。

开发出一批高端数控机床真正困难的是数控机床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转。一台高端的机床没有故障,并不意味着一批产品都没有故障,一年内没有问题,不代表十年内就没有问题。

好的产品能用才行,要达到这点就必须通过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技术的成熟度。

只有实现了规模化的市场应用,产品的生产成本才能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前期的研发投入才能被收回,企业才能形成一种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良性循环。

这就需要所有机床行业有一个战略定力,要坚持和努力,要知道这是一个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要想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走得还很长。

正是前辈们几十年的努力,如今我国在高端机床领域,尤其是以航空制造为代表的高端领域,曾经系统份额不高的状况正在逐渐好转,在军事工业领域的安全性才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当前,国内机床行业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同日本、德国这样的先进国家比起来,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日本之前对于我们的技术封锁并不成功,这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且广大的市场也是我们的优势。

因此,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必须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品质,减少自己产品的成本和资源消耗,从而提升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唯有如此,我国才能由机床大国变为机床强国。

展望未来,新的一轮工业革命给数控机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给我们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

相信在未来数控机床将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面向未来的更先进的技术,为新的工业革命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强大、更方便和更高效的制造工具。

结语:

机床是工业的母机,它为工业革命与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工具与手段。

现代化是一条工业化之路,而工业化程度的发展又是一条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没有了各类机械的支持与推动,未来的工业发展与人类文明就不会有进步。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并不乐观,美国的带领下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封锁和制裁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