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区域一体化发展利好不断:先是《武汉鄂州共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合作协议》签署,接着是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
近日,我们还迎来了《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获批。
NO.1
壹
当然,之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由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了。所以,本次批复的方案可以理解为四川的执行文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成都都市圈的基本构成就知道了:
成都都市圈主要包括了成都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中江县,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青神县,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面积2.64万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约万人;规划范围拓展到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域,总面积3.31万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约万人。
前者类似于核心区,后者则为规划全域。由此来看,说《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是《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省级执行方案是没有问题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文件是什么样子的。
前者类似于核心区,后者则为规划全域。由此来看,说《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是《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省级执行方案是没有问题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文件是什么样子的。
从主体来看,除了各都市圈成员,还包括了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从背景来看,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除了需要扎根成都都市圈以外,也需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更要加快打造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试验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制度创新平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地。
这里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大家都知道,随着疫情的发展,跨市的都市圈面临着诸多考验,尤其是执行层面。不管产业和交通如何融合,人的活动始终绕不开区划这道坎,希望这个问题能在成都都市圈得到解决。
从角色分配来看,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担负主体责任,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扮演统筹协调角色,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则要在各个方面给予支持。那么问题来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到底该怎么搞?虽然还没看到全文,但之前是有过线索的。NO.2贰
线索一:四川国土空间规划
对于成都的定位,四川用的是极核强化,一圈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干从成都向都市圈转变,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扩大范围形成成渝城镇发展主轴。
那么,省级规划想要落地需要市级执行。
线索二:成都国土空间规划
在成都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做出了这样的划分:
西部区域:西部控制发展区域,由于地形等自然条件影响,西部地区以绿色环保为主;
中部区域:中心城区优化区域,作为主城区和老城区,像很多城市一样需要进行城市更新,以提升承载力、提高能级;
北部区域:距离成都都市圈的德阳较近,起着跨界融合发展的作用,所以是对外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
南部区域:考虑到龙泉山走向、地形和眉山市等因素,南部区域也会重视生态,但与西部区域相比,多了一种“生态表达”,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生态经济产出;
东部区域:就是前面提到的“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中的两翼的一翼,也是与主城同级的一翼,更是成都未来国土空间优先规划和开发的区域,还可以理解为再造一个成都。此外,这里靠近的是资阳,都市圈同城化的条件较为成熟。
由此,便可总结出第三条线索。
线索三:成都都市圈空间布局规划
这张图看着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上面那张图演化过来的。也就是说,成都规划的三条发展轴和三个产业带可以直接套在都市圈中去规划和落地。
线索四: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
成都在轨道上的都市圈的规划可谓硬货多多,比如“1+7”。
一条环线铁路:指的是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为一条新建双线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时速km/h(其中西来经都江堰至彭州段时速km/h),正线运营长度.9km,新建正线长度.7km,设车站35座,其中新建10座,改建既有站7座。项目投资预估算总额约亿元。
七条市域(郊)铁路:成都至资阳线(S3线)、成都至德阳线(S11线)、成都至眉山线(S5线)、成都至金堂线(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及新建项目)、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线)、三岔湖至金堂线(S2线)、成都至邛崃线(S7线)等。
今年的2月份,成都市委书记率队前往眉山市和资阳市,考察调研同城化发展推进工作的时候,就特别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