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大道跨沌水武汉首座整体顶推钢箱拱桥

军山新城

中国车谷·军山新城——枫林录

最美左岸大道建设现场

左岸大道(万家湖南路-小军山)建设工程是长江主轴中左岸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武汉经开区,是以交通功能为主,兼具观景、游憩综合功能的滨水快速干道,是武汉经开区沿江综合发展轴的交通动脉和形象窗口,是长江主轴交通轴的南拓展段。该项目由中交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起点顺接左岸大道沌口段,终点顺接左岸大道(小军山-川江池路),路线全长约6.65千米,其中桥梁全长5.54千米。主线采用双向6车道,全线设置人非道,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左岸大道项目整体建设条件复杂。路线起终点分别与长江主干堤——烂泥湖堤和军山堤相交,桥梁跨越通顺河和长江滩区。桥梁还需下穿四环线沌口长江大桥引桥,毗邻小军山社区。通顺河内有通航要求,无法落墩,主桥施工需采用整体顶推;蓄洪区内岩溶分布广、种类多,岩溶区地表砂层分布,地质条件复杂。长达3.5千米的岩溶分布区,在城市桥梁建设中较为罕见。面对诸多困难,设计团队迎难而上,创新攻关。主桥采用米钢箱拱桥整体顶推方案,在武汉市尚属首例。该钢箱拱桥有效地解决了防洪和通航受限的问题。据设计项目负责人梅继洲介绍,桥梁整体顶推工艺是近年来为跨越有通行需求的河流、道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桥梁施工工艺。与传统支架法相比,具有不阻断交通、节省支架、拼装周期短的优点。本项目主桥为米下承式钢箱拱,常规拱桥施工采用现场支架施工工艺或缆索吊装施工工艺——支架施工,需要部分阻断桥梁下方交通(航道);缆索吊装施工需要单独架设缆索吊装备,造价高,施工工期长。拱桥整体顶推采用在引桥桥墩上建立拼装平台,待拱桥在平台上拼装完成后,整体顶推至桥位。与常规拱桥施工工艺相比,具有场地适应性好,安全性好,拼装方便、快捷,不阻断交通的优点。同时,由于拼装过程中在支架上完成,钢结构在拼装过程中处于无应力状态,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钢结构应力水平,节约材料用量,降低造价。此外,占用河道少,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较好。(节选来源:武汉城乡建设)

添加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