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工网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鞠兆刚:问诊海上设备的“老中医”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王冬梅通讯员吴倩
近日,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第七季“大国工匠”名单揭晓,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50岁的机修钳工鞠兆刚榜上有名。
喜讯传来,大伙却并不意外。
扎根机修钳工领域30年,鞠兆刚维修海上采油平台通用设备多台套、处理紧急故障60多次、制作提效工装17件,撰写论文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他带的20多名徒弟陆续成长为师傅……丰厚的业绩让他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各类荣誉近20项。
鞠兆刚的第一个绝活是:面对成百上千个零部件组成的复杂海上设备,不用拆,他就能精准判断故障所在位置,“有点像中医把脉吧,我通过看外观、听声音、问病史、测精度,去分析故障原因。”
年,鞠兆刚接到某海上平台紧急任务——注水泵高振动无法启动运行。因为走得匆忙,他只随身带了一把量尺,经过现场查看、仔细询问、反复测量,鞠兆刚当即判断:轴承裂了,必须立即停泵。“没有拆检,单凭一把尺子就这么确定?”现场的人都将信将疑。经过鞠兆刚的耐心解释和细致分析,平台最终采用了他的建议,替换该泵。返厂拆解时,泵轴承的连接处果真仅剩指甲盖大小,转子刚一吊出当即断裂。“这位设备医生真神啊!”大伙纷纷对鞠兆刚竖起大拇指。
“其实,设备像人一样,虽结构复杂却有规律可循,有脉象可总结。经手的病例多了,自然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鞠兆刚说。
随着技术和经验的积累,鞠兆刚的“医术”越发高明。
年,成为中国海油技能专家后,鞠兆刚出海的次数不多,解决的疑难杂症却不少,因为他练就了另一项绝活:隔空问诊。
“师傅,这台泵的泵体有缺陷,我怎么装也装不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