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中正身的秘诀,干货

欢迎转发分享,携手弘扬国术

人体本具道,自有秘诀可成道。真要修道,必先开窍。首先要正身,也就是要把扭曲了的身形通过修炼调整过来,正身调姿,通脉开窍的秘诀,主要有二十六个:1、头要轻顶(这是开顶窍的秘诀,又叫“虚领顶颈”。正身要先正头部,头要先正,头不能低,不能仰,不能歪斜。头如果不正,必将影响我们身体整体机制功能的失调和不平衡。丹经中讲:“头顶青天心中悬,面膀轻松气自然”。头顶是指百会穴,有上顶青天虚空之势,大脑有在空中悬的感觉。顶不能用力,一用力气血上冲,只要先注意一下百会穴处,轻轻上领,自能督脉之气上升,造成“神气贯顶”之势。任脉之气下降,自然“气沉丹田”是全身气血运化自然。百会是统领百脉的,做好了,做到了位,就会感到精神饱满,全身舒适。2、松颈后挺。(开玉枕窍的秘诀)颈是头与身体连接的枢纽,是神经血管,经络等上下运行的通道。平时颈部往往萎缩不直,或低头看书,或仰头走路,压迫神经通道,影响机能正常活动,会造成颈椎侧弯,机能不能正常活动,这是各种经络,血管,神经性疾病发生的原因。颈部顶直,不能僵直,不能用力,要虚领,筋骨要拉直,肌肉要放松。3、收颌压喉(通任脉的秘诀)“颌”是下巴,“喉”是喉结,“收颌”是为了“压喉”(下巴内收,压着喉结,头要向后引,使耳对肩,鼻尖对肚脐,颈部不能僵硬)。只有压喉才能气固,颈整,头自然上顶,后颈才能平直,使玉枕窍开,使任脉开。压喉能使颈椎骨拔开,使头,后颈,背部产生“绷劲”之感。自然能使督脉和中枢神经机能旺盛,能起到开阳脉之功效。喉头是人体的第二主宰,至关重要。压喉是将喉结上的凹陷处藏住,这样能使胸部舒松(压喉也是开中丹田的口诀)可以收心,使神显,使内气下降,增强任脉功能。胸腹为阴,有补阴之效。压喉必须收颌(下巴)收颌自能头顶,压喉能使头正不偏,使头与身体上下一致,使任督二脉通畅,使玉枕窍打开(收颌又是开玉枕窍的秘诀)在慧能《云祖坛经》中称为“常御白牛车”。4、垂帘展眉(开上丹田秘诀)“垂帘”是既不能完全闭眼也不能开眼,要做到眼皮最放松的状态,把眼合到似闭非闭,尚有一丝光线,似闭非闭状态最佳,要使眼和面部自然舒展,垂帘能使面部肌肉自然放松,周身的肌肉也会随之放松,垂帘可使神敛,神凝意定,眼皮放松,是做到身体整体放松的关键。展眉就是舒展颜眉,佛家叫“展慧中”,是开上丹田意窍的秘诀(微微把两眉向两边舒展,不要使劲,心中很美,先用眼光视一下鼻尖,然后两眼平视内观,意守两眼的中间)5、敛神收视(开泥丸宫的秘诀)《阴符经》说“机在目”《黄帝内经-素问》中说:“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意思是说,人的精华凝集在眼,是人生一大关键。眼是精神出入的门户,是机体活动的总体现,意识的一切活动和脏腑,气血功能的盛衰和病变都能通过眼神而形之于外。外界的一切情景又通过眼神反应给大脑,影响整体,敛神收视,指的是定睛凝神,做到垂帘平视(也叫正视和内视)用意向人体内部返观、返听、返臭,这是指打坐修炼时、平时只要眉开眼笑,心目内观,自然就敛神内视了,自然就精神内守了。真气就会洋溢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所不到。能“内视”(平视正视)就能中空,不偏不倚,主宰不失正,能内视就能意无所着,而又无所不晓,虚空灵活,反映敏锐。“内视”才能归窍,是调神养气,平衡机能的关键,所以说(机在目)。6、闭口要轻。口不要全开全闭,开口神气散,闭口神气固,要做到闭而未全闭(轻合)口放松,口水自然出,(津液还丹)。7、卷舌塞喉(舌抵上腭)(接通任督二脉的秘诀)卷舌塞喉也叫搭上鹊桥,能使任督二脉自然接通,使人体能阴阳平衡,产生大量唾液(口水)调和人体五脏六腑,卷舌能使气沉丹田,使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还能固精防漏。8、牙齿微着(护固肾气的秘诀)上下牙要轻轻碰触,似着非着,微微有颤动之感,能固齿固肾,增津生液,使内气有收敛入骨之功,有内气饱满之感。9、两肩撑圆(合肩开腋)(开夹脊窍的秘诀)。练功要有个架势,没有架势没有劲,没有劲也就没有神,要有势,两肩必须微向前合,不合肩,形不能生势,腋不开,则憋气,不开腋,胸不能舒,合肩才能包背,包背势窍才能开,才能做到外包,内撑,身圆。10、松肩要平扛肩,抬肩则气浮,周身无力,压肩则劲回缩,不能达于手指。肩要松,不能用力压,要沉,要肩膀向外撑,内包如能“垂肘”,肩关节自能松开,松肩不要只注意松两肩膀的关节处,否则两肩膀下榻不易开,而臂之劲反而回缩,手无力而空虚,松肩要平,注意“肩井穴”和“大椎穴”在一平线上,同时平着往下松,(否则肩塌)不可用力,这样不但腋开,臂活,劲有上贯头顶,下沉足心和达于手心的感觉,任何时候肩都不要扛起。11、舒胸松腹(涵胸舒心)(开中丹田的秘诀)。胸不能内陷,抠胸,胸不能挺,是舒,是涵,要舒平,胸腹顺直就能有心旷神怡,舒展大放开心之感,腹不要故意凸凹,只有直腰掖胯,腹部自然放松,腹松,横隔膜自然气通,内气易存丹田,舒胸松腹,才能上虚下实,自然神活,气固,身体就能轻灵而康健。12、松腰竖脊(调整脊柱的秘诀)腰的位置不是在“命门穴”,更不是指腰围,而是在下丹田相对脊骨正中一点(腰四椎五椎之间)。松腰则气沉丹田,力达四梢,下盘稳固,上肢灵活,不能紧腰,弯腰,塌腰,会造成下重上轻,上下不能协调,所以松腰要竖脊,竖脊可不是把脊柱骨挺直,而是以头顶阳窍上领,尾闾窍(又叫命门窍)下松,把脊椎骨拔开,使椎骨上下顺直,微有前合弧度,显自然状态,不要塌腰,丹田之气自然贴背,通过腰际产生内劲上贯头顶,达于手足,成为上下一体。手足的动作是靠腰劲带动的,腰成为整体活动的轴心,所以不能僵,不能用力,“以腰为轴,以胯为轮”来带动全身。腰为人身第一主宰。13、掖胯敛臀(开尾闾窍的秘诀)掖胯是指髋关节前大腿与腹部交界处,严忌扬出,(扬出则身仰)要掖住,(藏掖不露)但不能为了掖胯,使臀部突出,要收敛臀部,不用力,敛臀能有“神气贯顶”、“力达四梢”之感,能掖胯敛臀,才能保持尾闾中正,这是做到“身正”的关键,掖胯敛臀,自能做到“缩阴”。14、裆开要圆(也叫松密处,是开阴窍的秘诀)。足不平吸,则上歪,下肢不固,整体散乱,足能平吸,自能圆裆合膝,使两眼连成一线,成为弓形,下肢才能有绷劲,气达足心,上达手指,什么叫开裆,不要张开两股,裆自开,合两膝,裆自圆,裆圆两腿才能合成一线,产生绷劲,两足之力,下沉地心,下盘才能稳固,如树生根,但开裆不能造成敞裆,开裆是为了“足平吸”。15、膝曲要挺(站式下蹲秘诀)一切运动,都是“力由足发”,推动膝转;膝转,推动胯转,从而带动全体,形成动作,膝是身形活动的关键,任何姿势中,膝转曲不能挺直而僵硬,膝松开,又不能转而无力,须合住,(膝内有贯满之意)。行站,坐卧,都要曲膝,曲中有直,曲中有挺,不是僵挺,是意挺,要自然松曲,动作才能上下相随,“一动无不动,”膝要曲,意要挺,精气达于四梢,膝曲自然才能“气旷神怡”。(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