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和俄罗斯的武装直升机一直是人高马大的形象,无论是早期的米24还是现如今的米28以及卡莫夫设计局的卡52和卡50两种,最大起飞重量都在10吨以上,而且体积巨大,发动机动力也强大,即便是运输直升机也普遍比美国的同类型号大一整圈。
我们过去讲了不少直升机,在苏俄直升机章节中讲到过这些主流型号的直升机。米24可以说是武装直升机当中体积最大的一种,这种直升机首飞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年就开始服役,在世界范围内生产了多架并且装备50多个国家。从时间上来看,这种飞机应该大面积退役,和早期的眼镜蛇比较类似。然而米24有着巨大的改进升级潜力和特殊设计,不但一直服役到现在,俄罗斯还推出了米24直升机的升级改进型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米35M直升机。
米24和米35直升机在苏联和俄罗斯的代号是鳄鱼,部队一般叫它飞行坦克。米24可以算是一种介于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之间的直升机,拥有运输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的机舱。同时飞机的起飞重量大,可以挂载数吨重的武器进行对地攻击,也可以运载伤员和一些重要物资。考虑到直升机本身有优点,世界上还有大量米24在服役,改进升级的市场也很大,因此俄罗斯便推出了米24和米35的改进型号,米35M。
熟悉苏联俄罗斯飞机型号的英文转写都知道,这个M就是代表着改进型号的意思。那么咱们就从技术结构和武器等方面开始了解这架飞机。
从外形上看,米35M直升机和之前的米24以及米35的区别并不算大,米24特有的卵形座舱被保留了下来,看起来非常的古典。这种座舱结构的气动外形比较出色,但是防弹能力没有米28和阿帕奇好。机头下方有全新的光电转塔和机炮炮塔,这个光电转塔集成了包括前视红外摄像头以及测距仪等先进设备,赶上了阿帕奇和米28的级别。
早期的米24在机头的炮塔上安装着四管12.7毫米加特林机枪,部分型号在右侧固定安装机炮。米35M的机炮来自米24V型,为GSH-23L双管机炮,总备弹量为发。这种机炮的威力相比于米28和阿帕奇身上的30毫米机炮要小一些,但是好在射速快初速快,威力也足够,可以毁伤坦克以及装甲车的观瞄系统,或者直接击穿其薄弱部位,也可以通过高射速来进行直升机空战,不过效果没那么明显。
座舱内部经过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进,传统的黑色三叶小风扇依旧得到保留,两名飞行员的视野都很好,尤其是前舱。仪表的规整程度明显改善,此外还加装了几个面积不算大的液晶显示器,操作的便捷性有了本质上的提升,这对攻击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毕竟武装直升机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你的头顶拿旋翼给你剪头发。
发动机舱的结构变化不大,这也是米35M的遗留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很有可能会有覆巢的危险,所以现代武直甚至是通用运输直升机都把蛋放在两侧,存活概率大大提高。
不过部分米35M的后续型号有所改进,还在旋翼的下方增加了抑制发动机红外特征的设备,看起来有些类似于发动机两侧布置的设计。
直升机的核心系统其实就是发动机和主旋翼以及尾旋翼和操纵系统。在这些方面,米35M得到了彻底的进化,首先飞机使用了全新的五叶复合材料旋翼,来自米28A。尾旋也变成了现代武装直升机通用的X型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噪音。发动机也得到了升级,变成了两台VK--02型涡轮轴发动机,由之前的马力增加到了马力,这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比米28A还要大,也装备给米28NM,比美国阿帕奇的动力强大的多。经过这一系列改进后,米35M的高原高空飞行性能有了明显改善,可以在高原和山区使用。
除了位于机头的机炮外,剩下的武器都挂载在两侧的短翼下方。早期米24直升机的两侧挂架非常有特点,下反角巨大而且又大又厚,典型的米里设计。这两个短翼可以挂载数枚反坦克导弹和两个大威力的火箭弹发射巢,而且在高速飞行的时候,这两个短翼可以提供大约1/4的升力,相当于可以让一架民间小飞机正常飞起来。短翼是现代直升机设计的亮点之一,能够有效减少主旋翼的负载,对提高飞行速度以及增加航程都有益处。
不过让人比较意外的是,新改进的米35M居然在整体飞行性能上要弱于之前的米24,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短翼真如其名,更短也更小。短翼尺寸减小之后,挂架减少到每侧两个。不过得益于更先进的复合式挂架,飞机的整体武器挂载量并没有下降。通常来说,短翼下方挂载的一般都是机炮吊舱和火箭的发射巢以及反坦克导弹这老三样。反坦克导弹主要是代号为冲锋的9M型反坦克导弹,西方的代号为AT9螺旋2。这种导弹有反装甲和反人员以及空对地多种版本,射程6到8千米,几乎在所有便携式防空导弹之外就能开火,尤其是温压弹头的反人员版本,导弹火箭弹机炮齐齐上阵,还有人敢怀疑树梢杀手是个如游戏般脆弱的玩意吗?
得益于两吨多的外挂量,米35M两侧分别可以挂载8枚反坦克导弹,最多的时候可以挂载16枚大威力导弹,外加两个机炮吊舱或者火箭弹的发射巢和自身携带的多发23毫米炮弹,整体的武器挂载能力比阿帕奇还要强,总的火力可以比肩A4和强5这类攻击机,而攻击的精度以及灵活性和战场效率要远远高于这两种老式攻击机,当然,这是美国陆军在历次战争中得到的结论,如果非要说步枪打下来阿帕奇,逆火行做了这么多年节目,你在节目中都能找到战争中的奇葩事件,难不成要用步枪击落运输机,迫击炮攻击运输机?
以俄罗斯的态度,上述的火力那是远远不够的。俄罗斯后来对米35M继续改进,可以使用最新的9KM旋风1型导弹,拥有10公里的射程。这种导弹本身的装备对象是卡50和卡52以及苏29等,飞行速度1.8马赫,射程超过10千米,能够击穿毫米厚的钢制装甲,而且拥有95%的命中精度。导弹的抗干扰能力也更强,甚至可以当做一种空空导弹使用,也的确在试验中击落了图16轰炸机,这就是火控和弹药升级后武装直升机的能力,陆军怎么可能不爱?
当然,真要想打击直升机或者察打一体的无人机,米35M主要使用的是便携式防空导弹,用直升机携带便携式导弹或者是专用的导弹以及战斗机用的高机动性格斗导弹去拦截低速无人机也是很有效果的,远比地面车辆被动防守强多了。
除了短翼缩小以及挂载方式有变化,外部最大的识别特征就是将过去的可收放式起落架变成了固定式起落架。不可收放起落架的优势是更好的抗坠毁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已经服役的武装直升机和通用直升机几乎都采用固定式起落架,甚至还有AH1Z这种采用滑橇式起落架的中型武直,在关键的时候确实能够尽可能地吸收冲击,增加成员的存活概率。
这样一来就有另一个问题,阻力增加。早期的战斗机采用固定起落架的很多,后来为了增加速度,几乎都使用了收放式起落架。不仅如此,俄罗斯还在部分米35M的侧面增加了尺寸非常大的导弹告警接收器,还有新安装的炮塔和转塔,米35M的阻力明显增加,最大飞行速度减小到了千米每小时左右。不过话又说回来,对武直来说,飞行性能小幅度减弱远远没有武器系统和电子系统大幅度提升来的重要。
经过了这些改进之后,米35直升机在反坦克以及对地攻击作战方面的效能几乎和米28类似,武器携带量和火力方面优于中型直升机,而飞机本身就可以运输货物和全副武装的士兵,因此在特种作战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飞机原本就皮糙肉厚,再加上可靠性比较高,维护保养也比较方便,堪称物美价廉。
事实也的确如此,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米24使用国,基本都对米24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俄罗斯虽然在采购米28和卡52直升机,但依旧对米24念念不忘,据说俄罗斯有60多架米35M1型直升机在服役,而且全部改进了先进的防御电子系统,包括巴基斯坦和伊拉克在内的多个国家都购买了米35M直升机。综合地来看,米35M是有原始的缺陷而且比较笨重,但是改进之后再搭配上合理的战术,它还是一种优秀的武直,焕发新生后也有旺盛的生命力。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赚取资金,俄罗斯还推出了另一种拥有米35M的方式,更为吸引穷国的注意,这就是升级改进的米35P直升机。
简单来说,米35M以及后面的M1是新生产的,米35P是翻新的,而且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特定的升级翻新。米35P和老的米24外形相似,依旧是可收放的起落架和较长的短翼,主旋翼和尾旋翼都和老的米24一样。
升级的重点是武器和航电系统,配备了全新的转塔和各类观瞄设备,飞行导航系统也全面升级,座舱更是也有了彩色显示器,虽然改进程度不如米35M,但是作战效能得到成倍提升。最为关键的是,用户只需掏点零花钱就能获得大的提升,穷国跟我们这些穷人一样,价格才是最能决定购买的因素。
米35M和米35P充分证明大而全本身就是一种先天优势,作为一种老派武装直升机,米24和米35系列的威武霸气感是其他武直都不具备的,高大威猛的样子让它成为八九十年代多种游戏中苏军的代表形象甚至反派的boss,比如脱狱和魂斗罗,使命召唤也多次出现米24系列,最为经典的就是使命召唤8中的沙尘暴之战。
米35M看起来有些鸡肋,不过在实战当中,米35M的反坦克能力和阿帕奇以及米28这类飞机相差不大,论火力也在同一水平,但是考虑到米35M这个机舱,其火力的灵活性就要远强于其他武直,可以运输突击也可以搞搞特种行动尤其是营救行动,所携带的武器足够把一个小基地轰成火海,可以在远程攻击,也可以释放多名特种队员地面渗透,完事后还能带着重要人物潇洒撤离,特别像米28和武装版黑鹰的复古融合版。
如今米35M在俄军当中依旧算是主力,对俄军来说,米35M是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首选,经历了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武装直升机部队也重获了新生,空中突击力量是米28和卡52以及米35M和改进型米8的自由组合,也正是凭借这这四种五大三粗人高马大的大块头直升机,俄罗斯的直升机部队堪称现代的空中重骑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