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话题其实还是昨天文章的延续。我想通过一些案例来给大家看看。我喜欢读历史,有些人说历史不就是背吗?太肤浅了,假如你读欧美历史,你很容易看到中国的未来。因为人家比咱们发达程度高,他们经历的阶段必然中国也要走。
讲讲老工程师的案例也一样,你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将来的路和自己的影子。先说说我吧,一开始在外企做技术岗位,经常去往返于一楼市场部和设计部之间。市场部经常只有一半人坐在那里,另外一半大多出差去客户现场沟通或者各种应酬。所以人也光鲜亮丽一些,谈吐幽默诙谐。
三楼是顶楼,设计部和宿舍是连通在一起的。如果遇到着急的项目需要加班,你可以直接睡在宿舍。所以他们的工作环境是相对封闭的,上网都是不允许的,害怕泄露设计机密。我那时候刚毕业,很年轻,还经常跟外国工程师一起下车间,觉得自己把公司这些设施都弄懂了,会给自己职业生涯加分。也确实加分了吧,第一年多给我涨了五百的工资。后来我弄美国项目的时候经常上三楼,第一排坐着一位五十出头的设计师老张,头发已经花白了,背微微有些驼,他不经常说话,但是人很和气。他是新来的员工,据说工资四千五。当时三十多岁的设计工资三千多,也就是说他五十岁了也就比三十多的员工一个月多一千多块。
有一次我偶然问他,您学机械的同学现在都是高工了吧?他们都在哪些地方工作呢?他说大部分人都改行了,改行的很多都发展得挺好。但自己一直干设计,结婚也晚。都52了,儿子还在上小学。一会儿项目经理就过来了,我们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我看着三十多岁的项目经理,再看看五十多岁的低眉顺眼的老张,心里一阵难过。
我是那种拼命上学的人,大学毕业了,以为进了外企,就能实现自我价值。可是看看我们单位对技术的定位,真是一言难尽。只有感到项目经理才有希望进入高管层,但这并不取决于你是否技术过硬,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是否信任你。技术过硬,但寡言少语,不会溜须拍马的人,注定一辈子坐在那画图。
后来只能逼着自己做选择,我从技术岗位切入,然后做了销售。
天津腾达信全封闭模组这里强调一下哈,我并不是说做技术不好,还是那个价值观选择的问题。如果一辈子做基层,可能自己心理上没压力,但是经济上一定会有压力。
首先趁着年轻换几个工作,强化技术,找个技术型的出路,如果行不通,就换管理或者销售,避免自己五十岁了,要被年轻领导呼来喝去,要到处找工作适应环境,动不动公司不景气被辞退。
要么自己成为稀缺资源,要么掌握稀缺资源,绝不能因为自己总想在舒适区而一成不变。
举个最近的例子。我有个北京的客户,给日本人做项目,比较高大上。他们用我们的线性模组。感觉他们要求多,但是对价格不是特别苛刻。里面的几个设计我都比较熟,有个女的三十多岁,在这家公司干了四五年了。她把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都混熟了,而且他们在亦庄,本身周围就有好多同类的机器人企业。后来干得不开心就回老家廊坊了。
但她已经把这些门路都摸透了,也开始做中间商,从我这里买导轨丝杠再卖给她认识的企业。甚至还能在河北省找到一些原料供应商给她原来的北京公司供货。一次性从我这里买五百套导轨,我的利润可能也就几千,但是她已经跟对方采购混熟了,他俩赚的绝对是几万。一个月有个一两单就不可以不担心生计问题了。廊坊这边现在有很多北京外溢的企业,所以开发新客户也相对容易了。一个小老板就这么干起来了。您别瞧不起小老板,她至少不用每天通勤四五个小时上班了,也不用看老板的脸色了,而且收入翻了几倍。
再举一个相反的例子。一个客户工程师出差去广东,他要到现场去调试设备。整整十天,他基本都在车间跟工人聊天,了解设备运行情况,这本来没问题的,你是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但是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上面啊,要想提升自己的视野,你就需要同更高层次的人沟通。
工人了解的东西就那么多,沟通完了就完了,一定要和老板以及管理人员去聊天。了解这个工厂整体的运营,行业的上下游,你才能宏观上了解这个工厂的套路。也只有跟他们建立了有效沟通之后,才能拿到更宝贵的信息,认识一个人,就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门,就认识一圈人。进入这个圈子,你就能拿到订单,赚到钱。而不是整天进行低效社交。
其实可能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跟工人打交道更舒服,说话不怎么过脑子,套路少。这就是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那也就得不到更多的回报。
所以都是技术,他们的水平差不太多,但是走的路完全不一样,最后生活也很不一样。纯粹的技术高工资,你必须有高学历,进入较好的行业。否则,就要懂政治,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当然,我重申一遍,如果只是热爱机械行业,只愿意做设计的人可以忽略这个观点。
大家也都看了,我写的东西没有啥导向性,就是真实的社会现状。我跟客户基本上都是朋友的关系,大家相互信任。自我介绍一下我做线性模组和伺服步进电机座的。欢迎更多朋友给我留言讨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和三维图服务。
伺服步进电机座超值搭配轴承座淘宝¥购买为啥建议三十岁之前找好方向,之后尽量少跳槽呢?因为到哪儿都是坑,要是好单位,肯定大家都想干一辈子,常年招聘的岗位,往往留不住人,为啥?请自行脑补。你觉得新找的工作好,其实那是别人在那待不下去了。而你从原单位辞职了,HR新招的人还满心欢喜的觉得你的职位是个香饽饽。但是总在同一个维度来回找,是没有本质差别的。一般都是从一个坑,跳到另外一个坑。
本质是基础制造业利润低,老板为了赚钱,就必须压榨员工福利,否则工厂就没办法维持下去。请参考美国工会,一直要求汽车企业不断增加工人工资,其结果就是大量企业外迁,五大湖地区成为贫民窟,继而是犯罪者的天堂。
总之,要想提高收入,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提升自己的维度。机械设计跳槽频率和三十五岁之后的职业规划三个维度提升的方向,请参考这篇文章。
码字不容易,请大家